2018年,連鎖藥店的電商發展會呈現什么樣的局面?這是一個既充滿誘惑又令人心存疑慮的熱門話題。
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醫藥B2C市場規模為144.2億元人民幣,估計2017年可能超過440億元,有望突破占中國藥品零售市場10%市場份額的關口。
與此同時,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明確:“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為連鎖藥店發展電商提供了支持。
《意見》指出:規范零售藥店互聯網服務,推廣“網訂店取”等新型配送方式,與此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托先有信息系統,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等藥事服務。
在此背景下,2018年連鎖藥店的電商是否將迎來春天?許多藥店老總對此并不抱樂觀態度,特別是2017年11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網絡藥品銷售者為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后,觀望的情緒更濃。
“觸網”是大勢所趨,可做電商燒錢,連鎖藥店的互聯網之路究竟應該怎么走?
上市連鎖的不同選擇
實際上,大多數區域龍頭和大參林一樣,做電商都是采取穩扎穩打的方法,這是因為做電商“燒錢”,且通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正如原先聲再康董事長楊孝華所說:“醫藥電商排在前幾名的大多是實體店做得一般的連鎖。”從在新三板上市的連鎖藥店的主營業務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心堂
如果比較電商的發展速度,一心堂絕對是連鎖藥店里步子邁得最大的,沒有之一。2014年7月2日,一心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同年10月,其對外公告宣稱,2年內投資1.2億元發展電商,拉開了做電商的帷幕。隨后,電商成了一心堂年報、半年報和季度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從業務模式上看,一心堂在電商領域方面的嘗試主要有B2B2C(主要指一心堂官方商城,吸引了多個類目商戶入駐)、B2C(自營網上藥店)、B2B(主要指為線下藥店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窗外”系統)、O2O(一心到家)。
一心堂總裁趙飚認為,目前電商業務的流量基本被BAT及京東這樣的大型電商企業壟斷,絕大多數醫藥電商企業的銷售都來自天貓醫藥館,藥店官網的銷售微乎其微,“要做好電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必須在不依賴BAT及京東這些企業的前提下,讓自己的電商具備自主獲得流量的能力”,而以生鮮為主要經營產品的“一心到家”就成為了一心堂的機會所在,市場空白較大,獲取流量也相對較為容易。
益豐
益豐在2013年啟動醫藥電商業務,建立了B2C益豐網上藥店官方商城,入駐天貓醫藥館、京東商城等開設旗艦店,構建了多平臺體系,2016年對電商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成立了電商事業群,下設B2C、O2O、CRM、電商技術部等電商事業部,實施以O2O為主要業務發展目標的“B2C+O2O”雙輪驅動的電商戰略。
對于O2O送藥服務,益豐董事長高毅曾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購藥的顧客多數為中老年人,因此藥店在短期內難以把這塊業務做大。2016年1月,益豐發布了“關于《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之回復”,明確把“O2O健康云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其重點發展項目,主要包括CRM信息系統、“益健康”APP、“員工通”APP、中臺支撐系統以及數據中心建設,整個項目預計耗資1.5億元。
老百姓
與前兩者相比,老百姓對電商的籌備工作早得多,但一路走得比較謹慎。2009年老百姓大藥房就拿到了網上藥品交易資格證,但遲遲沒有動作,直到2012年才正式與日本最大的保健品商Kenko合作運營電商,不過雙方的合作只有短短一年便結束。
2013年老百姓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2014年1月正式上線,主要致力于發展B2C業務。2016年開始,老百姓又加大O2O的布局,大力推進O2O業務模式落地,先后與微醫集團、京東到家等展開合作,嘗試藥店遠程醫療、送藥O2O等服務。其在2017年半年度報告也明確指出,將打造 O2O 健康云平臺,通過專業藥事服務,持續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實力,保持和擴大區域競爭優勢。
大參林
在四家上市連鎖中,大參林在電商方面的投入力度最小。大參林于2014年成立電商事業部,2015 年建立官方商城,并在天貓、京東、一號店等多個平臺進行銷售。直到2016年招股說明書披露時,大參林對電商的定位仍是把電商業務作為零售業務的有益補充。
電商的“錢景”和前景
電商競爭的殘酷性像共享單車,如果不能領先或超越自己的競爭對手,活下來的機會十分渺茫。對于藥店來說,不做電商不一定會影響到生死存亡,但做不做電商卻可能決定其是否“落伍”。
眾所周知,做“電商”需要“燒錢”,但做“電商”究竟要燒多少錢?許多藥店老總對此諱莫如深,只愿意說銷售額,不愿意談投入。記者曾從廣東一家知名連鎖老總口中了解到,光是在團隊建設方面,該連鎖3年就花了幾百萬。
掌上藥店聯合創始人王浚海稱,2014年創辦掌上藥店的時候,通過平臺競價、搜索引擎導流等方式,醫藥電商企業獲得一個客人的成本為20~30元,而現在則變成了200~300元,增長了近10倍。
一方面是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競爭的加劇。溫州布衣大藥房董事長鄭元銅曾表示,過去溫州布衣大藥房的電商銷售曾取得不錯的成績,一度沖到天貓醫藥館的前20強,但受到行業殺價和同質化的影響,如何擺脫虧損是道難題。
對于連鎖藥店做電商的“錢景”,張移兵任先聲再康電商總經理時曾指出,許多連鎖藥店做電商沒有單獨構建電商模式,僅僅是作為對線下的一種補充,要想在短期內實現盈利不太現實。在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中,一心堂披露“互聯網+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020.15萬元,虧損2611.76萬元。而2017年一心堂發布的2016年年報披露,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原因除了高強度的新店擴張外,還有電商的投入導致。
對于仍堅持做電商的連鎖藥店決策者們來說,雖然目前電商的“錢景”不明朗,但他們看中的是電商的前景美好。在去年8月一心堂舉行的投資者調研會上,一心堂對電商方面的回應是“就算目前利潤低,我們也會堅持走這條路”。
目前,一心堂的電商主要有兩大板塊:區域電商和行業電商。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趙飚列舉了一心堂做電商所帶來的種種優勢和一系列好處:一心堂是云南市場最具備成為綜合性區域電商的企業、多元化產品能使一心堂的O2O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區域電商將大大加強顧客與一心堂的粘性、生鮮電商業務將會為一心堂培養大量的年輕顧客、促進公司人力資源結構的轉型等等。
從益豐的電商組織架構布局來看,充分體現了迎合醫藥行業“從以商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發展趨勢的運營思路:利用移動技術,從CRM入手,重構人力、會員、員工價值、客戶價值、供應鏈價值。智能化、信息化的搭建工作完成后,O2O會水到渠成。
看中電商前景的區域主流連鎖中,先聲再康是在戰略層面比較超前的。2011年該公司重新定位,明確了新的發展戰略:零售、批發、電商三輪驅動,并于2011年8月獲得江蘇省第一張B2C證書,2012年2月再康網正式上線,2016年2月推出再康全球購業務。2017年,先聲再康電商部雙十一銷售突破2600萬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53%。
誰能成為最亮的那顆“星”
這些年,“燒錢”成了醫藥電商的代名詞。盡管如此,醫藥電商依舊被看做是未來競爭的戰略高地。不過,許多致力于發展電商業務的都是區域中小型連鎖,這說明在電商市場不像線下藥店,已經在區域形成一家或幾家連鎖藥店獨大的競爭格局,互聯網的天空廣闊,誰能成為哪個最亮的星,有著種種的可能。
雖然在盈利方面成績差強人意,但電商的市場前景被業內普遍看好,當下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從屢屢受挫中找準定位、總結經驗,在眾多競爭中者突圍而出。
藥店行業對于電商的認識先是“互聯網+藥店”,后來變成“藥店+互聯網”——起初在意識上認清了互聯網是藥店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接著在不斷嘗試與摸索的過程中總結出要化被動為主動,即應以藥店為主,而把互聯網作為增加銷售和客流的工具。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2016年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38285億元,B2C市場交易規模占51.6%,首次超過C2C市場交易規模,成為市場主體。中國各地的經濟差異較大,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在進軍互聯網的路上必須有差異化的發展戰略。
趙飚指出,一心堂的電商之路不是加互聯網,而是構建全新的商業體系。正是基于這種定位,使一心堂在連鎖藥店中有了最豐富的電商業態。對于其他連鎖來說,生鮮業務不一定適合,但對一心堂則不然。云南不像沿海城市,有大量的超市和便利店,而且一心堂在云南省內的門店超過2600家,覆蓋了云南所有的市縣區和400多個鄉鎮,這意味著一心堂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2016年5月一心堂推出“一心到家”服務項目時,平均每天的訂單量只有80單,但到6月份就突破了3000單,“一心到家”也成為一心堂的高頻詞。
雖然在電商業務上不可模仿,但打造門店規模和分布優勢卻可以借鑒,這是發展電商業務的基礎和拓展空間。對于區域連鎖來說,由于不具備上市連鎖的資金實力,那么結合企業和當地的實際,選擇某一個方向作為突破口,也是一條可行之路。如先聲再康在同行中較先開展全球購業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先聲再康的“全球購”定位于健康領域,產品分為三大塊——養生保健、美麗藥妝和健康母嬰類產品。第一周的交易就突破了1000單,其中藥妝品類較受歡迎。除O2O、B2C模式外,先聲再康全球購還積極開展了B2B模式。先聲再康認為,渠道是自己的優勢之一,未來會加強與供應鏈的合作,加大產品引進的速度。(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