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關于組織開展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已經正式發布。
《通知》要求,結合藥品供應保障需求和集中生產基地的全國布局,選擇認定5家左右企業(集團)建設小品種藥集中生產基地。通過協調解決小品種藥文號轉移、委托生產、集中采購、供需對接等問題,支持企業集中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推動落實集中生產基地建設目標任務,到2020年實現100種小品種藥的集中生產和穩定供應。
《通知》是由工信部、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小品種藥短缺局面已經長期存在。由于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受眾小,某些抗癌、特效藥尚未在華獲批上市,原料季節性波動、標準修訂、藥品招標制度等原因,藥品短缺一直是市場供應和政策監管難題。
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短缺藥品清單已經多達139個品種,其中112個品種的短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仍有27個品種的生產供應問題沒有解決。
為此,《通知》要求,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整合利用現有產業資源,發揮集中生產規模效應,保障小品種藥持續穩定供應。
關于集中生產基地的選擇認定,《通知》要求,申請企業應是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擁有20種以上小品種藥生產文號和原料藥配套生產能力,符合在產藥品(疫苗)劑型全、質量控制能力強、配送網絡覆蓋廣等要求,能夠履行穩定生產和保障供應的責任義務。
業內人士認為,集中生產基地認定的門檻較高,中小企業將難以滿足申請條件。從現有條件來看,國有大型醫藥企業擁有品牌和資源優勢,規模也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更有希望滿足申請標準,成為5家生產基地的成員。(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