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并購基金的概念開始風靡資本市場。Wind數據顯示,2017年合計311家上市公司參與投資產業基金,數量達365只,其中57只投資方向為大健康產業。新康界統計發現,2018年開年僅兩個月,就有多家A股上市醫藥企業設立并購基金,包括泰格醫藥、九州醫藥、海南海藥等,基金規模在5-20億元區間。
醫藥上市企業為何如此熱衷產業基金?新的游戲規則下,管理人如何充分發揮并購基金的價值?哪家玩得最6?”
全年57只并購基金成立
通過投資并購基金的方式購買資產,在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已蔚然成風。新康界統計發現,2018年開年僅兩個月,就有7家A股上市醫藥企業設立并購基金,包括泰格醫藥、九州醫藥、海南海藥等,基金規模在5-20億元區間。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合計311家上市公司參與投資產業基金,數量達365只,較2016年的176只增長了107.39%。據不完全統計,365只基金中,有57只基金投資方向包括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大健康產業,其中包括華潤醫藥、潤達醫療、魚躍醫療等。
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馬云、吳光明、俞熔組團投資并購基金,匯聚魚躍科技、云鋒麒暉、天億集團、上海自貿區三期基金、康達醫療、信達華建等國內資本市場尖端力量,設立上海陸自企業管理咨詢中心并以2.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37億元)收購百勝醫療的100%股權。
根據萬東醫療公告,上海陸自企業管理咨詢中心的基金規模約為15.56億元,其中云鋒麒暉出資4.78億元,占比30.7%,為第一大股東;萬東醫療認繳出資2.8億元,占比18%;魚躍科技認繳出資2.67億元,占比17%。基金方向為專項投資于香港萬盛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并通過被投資企業及其他相關實體間接投資于境外標的企業。
很顯然,此次并購基金的成立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收購萬東醫療。
通過投資并購基金收購百勝醫療,嫁接外部資源,萬東醫療可借助少量自有資金參與并購基金投資、由并購基金完成對最終標的公司的控制,在合適的時機再注入上市公司,實現上市公司收益最大化。
同時,并購基金圍繞上市公司的產業鏈和發展戰略展開,更能發揮產業協同效應。魚躍科技的數據積累、美年健康的平臺流量、阿里系的技術服務、萬東的硬件支持……一個醫療影像帝國正在悄然筑建。
相比起直接收購標的,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的并購基金可以繞開復雜的決策和審批程序,避免證監會批準再去融資的滯后,提前鎖定標的。
恒瑞、復星是這么玩的!
從醫藥行業的發展軌跡來看,行業增長模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內生增長,即創新、產量及業務開拓;二是外延并購,通過資本力量尋求整合、發展與轉型。
“研發一哥”恒瑞醫藥是典型的內生增長型企業,專注于創新藥研發,在資本運作方面較為低調,但其實恒瑞早就通過設立基金的形式參與創新藥的投資,搶奪產業前端、處在孵化階段的項目。
先是2015年與藥明康德、先聲藥業、泰格醫藥等成立薄荷資本,認繳總額1.5億元,成立起國內第一支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天使孵化基金。據了解,目前該基金已經投資了蘇州智核生物、鑫康合生物醫藥等企業。
再是2016年,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香港奧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先后認購OrbiMedPrivate Investment VI, LP及OrbiMed Advisors LLC設立的OrbiMed Partners, Ltd. Class D 基金份額各1,000萬美元。基金規模約38.75億元,在全球范圍內,對健康領域相關企業進行私募股權投資或二級市場投資。
事實上,醫藥上市企業參與投資產業基金的背后,都在講述著各自增長的邏輯與變革路徑。
相較于恒瑞的專業化發展路徑,復星醫藥當屬多元化發展藥企,下屬子公司及控股企業29家,包括研究所、藥企、醫院、器械、零售、診斷等方面。有觀點認為,復星醫藥本質上就是一個上市的PE基金。
2017年6月,復星國際與復星醫藥發表聯合公告稱,其下控股子公司SISRAMMEDICAL LTD(以下稱“Sisram”)獲香港聯交所確認可進行分拆及上市。值得一提的是,Sisram同樣是專為收購以色列醫美器械制造公司Alma而設立的并購基金。2013年,Alma估值為2.328億美元,按此輪IPO基石投資者認購價格,Sisram市值可達到58億港元。這意味著,4年間,Alma的估值上漲超過200%。
另據彭博社報道,復星醫藥投資的復宏漢霖現正積極準備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預計募集資金5億美元。通過投資并購,復星醫藥構筑起核心競爭力。(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