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愿意以更開放的姿態,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稅率總水平。“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降低,降到零稅率。”總理簡簡單單一句話,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給國內眾多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
長期以來,國內部分癌癥患者必須依靠進口靶向藥以及某些創新藥延續生命。然而,這些藥品由于專利限制,往往價格極高,單支抗癌藥價格動輒上萬元,且不能通過醫保報銷。面對“用錢買命”的負擔,不少人選擇放棄,有的人則被迫加入“購藥大軍”,到印度等周邊國家采購低價“仿制藥”。“海淘”藥物現象的增多,盡管可以暫時緩解病痛、穩定病情,但因為沒有了醫生指導,藥物的不良反應無人監測,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2014年的鬧得沸沸揚揚的“陸勇”案,也體現出國內部分癌癥患者對高價進口藥的無力承受。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關稅,將立竿見影的降低藥價,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外資藥企有更充分的價格空間去競爭中國抗癌市場。 根據CFDA進口藥品數據庫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進口抗腫瘤藥為68款,其中31款為獨家品種,僅有4款為生物制劑(均為單抗)。其中替尼類藥物品種數最多,共計16款。據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數據顯示,目前共有超過20家國內企業布局了替尼類藥物,替尼類藥物將在未來幾年迎來井噴,競爭越發激烈。抗代謝藥、激素類、烷化劑等傳統化療藥品依舊占據較大比重,相對高端的生物靶向制劑僅4款,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抗癌藥物各類別比重有較大差別。不過隨著國內越來越重視藥物研發,各項激勵政策的不斷落地實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藥物不斷上市。
羅氏連續多年位居抗癌藥物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榜首,也是唯一份額超過10%的企業,旗下擁有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卡培他濱片、曲妥珠單抗注射液、貝伐珠單抗注射液這四個重點抗癌產品,呈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預計未來三年將會有不少重磅進口新藥以及國產抗癌藥物陸續上市,生物制劑的比重將會不斷加大,羅氏一家獨大的局面極有可能一去不復返。 1.兩大PD-1單抗即將登陸中國:Nivolumab And Pembrolizumab
納武單抗(Nivolumab)是全球首個上市的PD-1單抗,最早在日本批準。自從2014年12月22日首次在美國獲批用于黑色素瘤適應癥以來,已經陸續被FDA批準了9大適應癥。納武單抗在中國二線治療NSCLC的上市申請于2017年11月2日獲得CDE承辦受理,在2017年12月18日被CDE以"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具有明顯治療優勢"的理由納入優先審評,目前該藥已進入審評排隊序列,預計2018年Q2能獲批上市,極有可能成為第一款在國內獲批的PD-1/PD-L1單抗。納武單抗2015年全球銷售額為9.82億美元,2017年銷售額為49.48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內銷售峰值能達到95.9億美元,在國內龐大的抗癌市場中也肯定能占得一席之地。
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是由默沙東公司開發,2014年10月28日在FDA批準上市,是第一只在美國上市的PD-1抑制劑。與Nivolumab相比,派姆單抗更領跑于PD-1在NSCLC的一線治療。派姆單抗2015年全球銷售額為5.66億美元,2017年銷售額為38.09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銷售峰值能達到98.8億美元。派姆單抗于2018年2月11月提交了中國上市申請,預計在2018Q3獲批上市,極有可能成為第二款在國內上市的PD-1/PD-L1單抗。派姆單抗的強勢一方面是因為在肺癌領域建立了較大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Keytruda在2017年5月被FDA批準用于治療攜帶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者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瘤患者,是美國FDA批準的首款不依照腫瘤來源,而是依照生物標志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過默沙東在專利官司中輸給了BMS,雖然Keytruda增長強勁,卻不得不向BMS分成,兩個超級重磅炸彈藥物的廝殺將持續進行。
2.三大進口靶向藥:更新換代、造福中國百姓
奧拉帕利(Lynparza)由阿斯利康開發,是全球首個上市的PARP抑制劑,最早在2014年12月被FDA加速批準,用于四線治療晚期BRCA+卵巢癌,到目前已經批準了多個癌癥適應癥。迄今為止,Lynparza已經治療了超過30000例晚期癌癥患者,療效得到充分的肯定。2017年該藥全球銷售額2.97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銷售額峰值能達到13億美元。奧拉帕利二線治療卵巢癌的中國上市申請于2017年12月1日獲得CDE承辦受理,且被納入優先審評,預計能在2018Q3獲批,值得期待。 侖伐替尼由衛材開發,是一種口服多靶點激酶抑制劑,可抑制VEGFR-1,2,3、FGFR-1,2,3,4、PDGFR、RET和KIT。侖伐替尼2015年2月13日在美國獲批上市,已批準用于治療晚期甲狀腺癌和腎癌,且還有肝細胞癌、腦膠質瘤和非小細胞肺癌等適應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侖伐替尼2017年11月3日向CFDA提交上市申請,且獲得優先審評,預計2018Q4能在中國獲批上市。中國是肝癌患者大國,每年有大約39.5萬例新確診肝癌患者和38萬例肝癌死亡患者,而目前索拉非尼是首個有明確證據顯示能夠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系統治療藥物,也是國內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一線標準用藥。侖伐替尼在與索拉非尼一項頭對頭對照實驗中,以微弱優勢取勝,良好的療效勢必會讓其取得較好的銷售成績。 塞瑞替尼由諾華開發,2014年4月29日被FDA批準用于克唑替尼治療不耐受或疾病進展的ALK+非小細胞肺癌,屬于第二代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諾華提交的塞瑞替尼膠囊上市申請在2017年12月11日正式獲得CDE承辦受理,且已納入優先審評,預計可在2018Q4獲得CFDA批準。在ASCEND-4研究結果顯示,塞瑞替尼與標準一線化學療法(培美曲塞、鉑類)相比有著明顯優勢,相信能在中國抗癌市場取得不錯成績。 結語
隨著2015年藥審制度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多項政策陸續出臺實施,我國創新藥、臨床急需藥的上市時間,已從改革前的平均7~8年,縮短到2~3年。在一系列的組合拳之后,可以明顯預見未來幾年將迎來重磅新藥、仿制藥的“井噴”期。國產隊伍的實力不斷壯大、優質進口新藥的充分引入以及醫保制度的改革,抗癌藥物之間的競爭會變得越發激烈,進口抗癌藥物的價格也會在競爭壓力的增大和追求更大銷量的雙重原因下逐漸降低。價廉質優,將不再只存在于癌癥患者心底的夢。(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