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外流徹底放開!2019年電子處方流向藥店、2020年推行藥品銷售新模式!
2019年,藥店憑電子處方賣處方藥
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重慶市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共建共享“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體系。其中包括: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衛生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2019年,探索建立電子處方信息共享流轉機制,零售藥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也就是說,醫院開的處方,藥店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到,患者在哪賣藥,自己決定。
新的藥品銷售、配送模式要來
《通知》顯示到2020年,推行基于電子處方流轉的線上藥品銷售、配送新模式。
什么新模式?根據現有的案例預判,醫生處方后,會根據患者居住地的遠近,給合適的藥品經營企業下單,然后直接配送到家。
醫院的處方和零售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現有的營銷模式面臨沖擊,醫生和藥商之間的利益鏈開始松動,這才是藥品的互聯網思維,處方真正外流了。
明年,釋放1000 億的市場
處方外流一直是政策鼓勵并要求的。
2017年2月9日,國辦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就明確表示: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實際上,醫院的藥占比控制,一直是處方外流的推動力。
據國金證券分析,目前中國零售藥店內處方藥銷售額約1052 億元;根據國家相關文件指導,預計將藥占比下降到30%以下。
假設2018年和2019 年藥占比分別降為29%和28%,若參照2017 年的31.1%,明年將有約1000 億金額的處方外流藥品從醫院端外流到零售藥店終端,幾乎等于現在藥店端處方藥翻倍體量。
禁止藥房托管,醫院、醫生樂見處方外流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禁止藥房托管,也會進一步加快處方外流的速度。在兩部委11月26日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盈利性企業托管藥房。
在零差價下,禁止托管,醫院對藥品的盈利需求有所下降,另外,聯系到目前的“4+7帶量采購”,醫生的回扣空間被消滅。處方時留在醫院還是跑出去,醫院和醫生的障礙已經削弱很多。
多方合力、多方推動,處方外流的渠道,已經非常清晰和順暢。在此之下,重慶決定2019年開始讓電子處方流轉,實際上是給出了行業的發展動向。
天津、西安、梧州等多地州在行動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重慶就做好了準備。
在重慶食藥監局發布《關于零售藥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的通知》中表示,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的零售藥店,要采取與醫療機構對接的方式,實行計算機聯網并通過信息系統從醫療機構獲取電子處方。
3月29日,天津市場和監督質量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市市場監管委關于零售藥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的通知》,宣布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的決定。
此外,根據公開報道,西安市、蘇州、梧州、淄博等地也在探索、試行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