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就廣東等多地深化醫改典型經驗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介紹廣東省深化醫改的典型經驗做法。
率先運用病案首頁大數據,助推深化醫改精準施策。著力加強住院病案首頁大數據庫建設,運用病案首頁大數據開展縣域內住院率分析,創新性運用該指標作為醫改指揮棒,深入開展縣域內住院情況、病人流向、分級診療、績效評價、按病種付費等方面的分析應用,為衛生投入、資源配置、醫保支付等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實行“一類供給,二類管理”,激發基層機構活力。2017年以來,統籌各級財政500億元,其中省財政309億元,重點投向欠發達地區縣以下基層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基層落實“兩個允許”經驗得到國家肯定并推廣。
推出“綜改十條”,完善公立醫院十大體制機制。廣東省政府出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行動方案,推出“綜改十條”,完善公立醫院十大體制機制。啟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示范地區和示范醫院遴選工作。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年底前公立醫院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全面推廣藥品集團采購,允許醫療機構自行選擇在省、廣州、深圳藥品采購平臺上采購,鼓勵三個平臺有序良性競爭。廣東省藥品總體價格處于全國較低水平,每年節約藥品采購資金近百億元。
全面推行按病種分值付費,完善醫保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行住院醫療費用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各地病種數均達到1000種以上。提高創新技術的病種分值標準,將日間手術和符合條件的門診術前檢查納入按病種分值付費范圍,對同病同效的中醫治療病例給予相同支付標準。建立醫保對緊密型醫聯體“總額預付、結余留用、超支合理補償”的激勵約束機制。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推進全省“一網兩平臺三數據庫”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成廣東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建設完成全省基層管理信息系統,省遠程醫療平臺全面上線。逐步推進建設居民電子健康碼,推動看病就醫“一碼通”。(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