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耗材版“4+7”帶量采購第一槍打響,兩類高值耗材被列入試點范圍,降價是主旋律,還必須符合兩票制。
兩大類高值耗材試點帶量采購
據智采器械信息網消息,6月21日,安徽省召開省屬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會,會上發布了《安徽省省屬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試點)實施方案》,明確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第一批產品范圍為: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
雖然這與此前業內推測的“或將先從心血管介入領域開始”的說法出入,但骨科植入類作為高值耗材領域里占比較大的一類,其集采已相對成熟,屬于業內預期的“容易產生標準品的細分領域”。
上述試點范圍預示著,高值耗材版“4+7”帶量采購正式落地了。
中間商沒有差價賺了
根據智采器械信息網整理的內容,此次安徽省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方案有12個重點,在價格談判、采購量、配送以及回款周期都做了明確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談判基礎價(入圍參考價)的設定為“三選一”,將“兩票制中的第一票價格”作為了其中一個選項。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降虛高、擠水分的主旋律下,第一票價格被列入入圍參考價后,不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中間商沒有差價賺了。這是帶量談判一大功效,要保證企業的利益,價格與采購量要形成此消彼長之勢。
采購量上,安徽的方案也明確醫療機構采購談判成功的產品的量不得低于2018年該產品量的80%。
除此之外,還要求產品的委托配送必須符合兩票制;貨款結算周期為90天。
以下是方案的12個重點:
1、范圍:分別占2018年省屬公立醫院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采購量70%,90%的產品。
2、參與企業:生產企業(進口耗材全國總代視為生產企業)為主體供應責任人
3、省醫療保障局抽取專家,醫藥集中采購服務中心具體實施,兩輪談判
4、限價參考:2016年以來全國省級中標價或者掛網限價的最低價、省屬公立醫院2018年實際采購價的中位價、平均價、最低價(具體取哪個專家論證一定)、兩票制中的第一票價格。以上三個中的最低價作為入圍參考價,在此基礎上談判。
5、一年內完成采購量,未參與談判的同類產品在原集中交易目錄中的進入備案采購,在備案交易目錄類的進入重點監控。
6、談判產品的生產企業企業為供貨與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委托配送必須符合兩票制,可以直接配送,也可以委托配送,但是必須符合兩票制。
7、醫療機構采購談判成功的產品的量不得低于2018年該產品量的80%。
8、結算周期90天。
9、必須網采,零差價銷售,不得二次議價。
10、醫療機構合規使用造成超支,醫保基金適度分擔。醫療機構因談判成功產品造成的醫保基金預算額增加的,醫保經辦機構一次性預付。
11、單病種付費談判病種在使用談判成功產品時,付費總額不變。
12、節約資金50%用于患者讓利,50%交由專項賬戶激勵醫療機構。
早有預示的高值耗材4+7
實際上,自藥品領域4+7開展以來,業界就有聲音認為耗材(診斷試劑)領域也將效仿這一做法。畢竟,作為醫療機構必須使用的消耗品,耗材與藥品一樣,同樣存在價格虛高的問題。
從耗材招標政策與價格制定的主管機構--國家醫保局的動作來看,高值耗材領域首當其沖受到治理。自2018年組建以來,國家醫保局多位領導已在多地調研高值耗材治理情況。2019年1月,在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更是提出,2019年的重點工作包括“加強高值耗材流通和使用管理”。
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會上提出,“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全流程監督管理,凈化市場環境和醫療服務執業環境,推動形成高值醫用耗材質量可靠、流通快捷、價格合理、使用規范的治理格局,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到6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文件中也明確醫用耗材的使用規范,包括“逐步統一全國醫保高值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對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開展重點治理,改革完善醫用耗材采購政策”。
而6月4日,據財聯社消息,國家醫保局召集臨床專家召開會議,就高值耗材帶量采購進行討論。報道提到“集采或將從心血管介入器械(支架)切入”,同時還將對支架產品進行分類編碼,為集采做準備。
這些動作似乎都是高值耗材領域實施帶量采購的鋪墊,顯示出國家對于耗材控費降級的部分規劃,業內關于“高值耗材4+7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的聲音高漲,并指出雖然在高耗領域推廣4+7模式的條件還不成熟,但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推行日期將提前到來。
方案和任務的背景下,山東省和南京市釋放的信號更強烈。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6月初發文稱,國家醫保局調研組到該中心開展調研,提到“如何學習借鑒藥品帶量集中采購做法,控制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相對較高的局面,國家醫保局對此深入有關省份進行專題調研。”
6月3日,南京市醫保局打響治理高值耗材第一槍,并指出,對于治理高值耗材,南京市將借鑒國家“4+7”藥品帶量采購和周邊地區帶量采購試點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量價掛鉤的集中采購新模式,加大高值醫用耗材治理力度,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
信號的發出,使得高值耗材領域實施4+7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此前,業界推測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或將先從心血管介入器械開始,因其集采相對成熟,屬于高值耗材其中一個大類。
目前從安徽的方案看,雖然心血管類高值耗材缺席,但骨科植入類同樣作為高值耗材領域占比較大的一類,其集采與心血管領域一樣,都相對成熟,屬于產生細分標準的領域。
此次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的落地,讓行業的預判成真。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一試點范圍(產品、地域)會擴大多少。(來源: 智采器械信息網/賽柏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