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發布《執業藥師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通知顯示,《執業藥師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聯合中國藥學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共同起草。規范共30條,涉及處方調劑、用藥咨詢、藥物警戒和健康教育,是直接面向公眾提供藥學服務的執業藥師在執業過程中所要遵守的最低要求。對于處方調配的過程、用藥跟蹤等都進行了說明,明確了執業藥師在藥物安全監護中的重要作用。
《征求意見稿》第十七條表示,“咨詢服務應當以當面語言交流為主,同時盡可能提供書面資料。”以下為《征求意見稿》全文:
執業藥師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執業藥師的業務行為,保障公眾合理用藥,踐行優良藥學服務,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中國藥學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共同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于直接面向公眾提供藥學服務的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應當對處方藥的使用負責,對非處方藥的指導負責。
第三條 執業藥師業務規范是指執業藥師在運用藥學等相關知識、技能和專業素養從事業務活動時,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
業務活動包括處方調劑、用藥咨詢、藥物警戒、健康教育等。
第四條 執業藥師應當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遵從倫理、服務健康;自覺學習、提升能力為基本準則。
第五條 執業藥師應當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完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執業能力,滿足個人和對患者用藥指導及健康服務的需要。
第二章 處方調劑
第六條 處方調劑包括處方審核和處方調配。執業藥師應當憑醫師處方調劑處方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處方藥。
處方調劑應遵守有關法規、規章、醫療保險制度等的各項規定。
第七條 執業藥師應當對處方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包括處方來源、醫師執業資格、處方類別(麻醉藥品處方、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普通處方)。
執業藥師對于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處方,不得調劑。
第八條 執業藥師應當對處方的規范性進行審查,逐項認真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后記是否完整,書寫/或印制是否清晰,處方是否有效,醫師簽字或簽章與備案字樣是否一致等。
執業藥師對于不規范處方,不得調劑。
第九條 執業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
對于存在用藥不適宜情形的處方,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要求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不得擅自更改或者自行配發代用藥品。
第十條 處方審核合格后,應當依照處方正確調配藥品。
(一)按照處方上藥品順序逐一調配;
(二)藥品配齊后,與處方逐條核對藥品名稱、劑量、規格、數量和用法用量,并準確書寫標簽;
(三)對貴重藥品及麻醉藥品等需按規定登記;
(四)同一患者持二張以上處方時,應逐張調配,以免發生差錯;
(五)對需要特殊條件存放的藥品加貼醒目標簽提示患者注意;
(六)有條件時,應在每種藥品外包裝上分別貼上標簽,內容包含:姓名、用法、用量、貯存條件等;
(七)調配好的中藥飲片包裝袋均應注明患者姓名、劑數、煎煮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
(八)審方、調配及核對發藥者,均應在處方相應處簽字或者簽章。
第十一條 調配中藥飲片時,分劑量應當按“等量遞減”、“逐劑復戥”的方法。先煎、后下、包煎、沖服、烊化、另煎等應當另行單包并注明用法。
第十二條 中草藥處方中的貴重飲片、醫療用毒性飲片須雙人復核調配,調配完畢后雙人確認簽字并登記賬冊。
第十三條 發藥前,應當核對調配的藥品是否與處方所開藥品相同、數量相符,有無錯配、漏配、多配。
第十四條 發藥時,應當核實交付對象,按處方順序將藥品逐個交與患者或患者家屬,并按處方醫囑(必要時可參考藥品說明書),向患者或家屬進行用藥交待與指導,基本內容應包括:
(一)藥品名稱及數量;
(二)用藥原因;
(三)用藥劑量,日服次數或間隔時間、療程,特別是有用藥時辰要求、日劑量頓服、不能與某種藥物同服等特殊要求的,應做特別交待,必要時使用用藥標簽;對于“必要時”使用的藥品應特別交代一日最大用量或極量;
(四)用藥方法,必要時需解釋劑量如何折算、演示如何量取等;
(五)預期藥品產生藥效的時間及藥效維持的時間;
(六)忘服或漏服藥物的處理辦法,關注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七)藥品常見的不良反應,如何避免及應對方法;
(八)自我監測藥物療效的技巧;
(九)貯存條件及藥品有效期,需冷處(冰箱冷藏)存放的藥品需特別提示;
(十)中藥湯劑煎煮方法及要求,先煎、后下、烊化等的煎服方法及煎煮器具的選用;
(十一)如何避免同時使用的其他藥物或特殊食物所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活方式的建議;
(十二)當患者要求提供更多的藥物治療信息時,執業藥師應當進行咨詢服務。
第十五條 處方調劑原則上應實行藥品調配與復核發藥雙人核對制度,急診、夜班等特殊情況可另行特殊規定。
第三章 用藥咨詢
第十六條 咨詢服務的對象包括患者、醫務人員和公眾。對無自主行為能力的患者,執業藥師應當主動向其家屬或監護人說明藥品使用的各種事項。
第十七條 咨詢服務應當以當面語言交流為主,同時盡可能提供書面資料。
第十八條 遇有下列情形時,執業藥師應主動向患者提供用藥指導:
(一)患者同時使用四種及以上藥品的;
(二)有既往藥品不良反應史或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的;
(三)用藥依從性差的;
(四)發現使用的藥品中有配伍禁忌或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
(五)需要進行藥物血濃度監測的;
(六)藥品說明書近期有變更的;
(七)使用特殊管理藥品的;
(八)所用藥品的適應證多或用法用量復雜的;
(九)貯存條件有特殊要求的、有效期短的或近效期藥品的;
(十)首次使用或持續使用該種藥品的。
第十九條 執業藥師有義務向使用非處方藥的患者提供專業指導,內容主要包括:
(一)詢問近期的疾病情況;
(二)詢問近期服用的藥品;
(三)對患者非處方藥選用給予建議與指導;
(四)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禁忌證、過敏史等。
第二十條 執業藥師應當為特殊人群(妊娠婦女、哺乳期婦女、新生兒、兒童、65歲以上老人和肝腎功能不全者,以及透析患者)提供專門的用藥指導,更加關注這些患者的藥代動力學特點、病情狀況、用藥注意事項及用藥安全等。
第二十一條 執業藥師應當為慢性病患者建立藥歷,定期隨訪并做好隨訪記錄; 幫助患者及時發現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狀況,給予處置建議或就醫指導。
患者用藥咨詢的內容應當以書面或電子的形式建立咨詢記錄,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事項必須標注。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咨詢服務或指導也應記錄備用。
第四章 藥物警戒
第二十二條 執業藥師應當對藥品安全進行監測,特別關注新上市的藥品和特殊人群使用的藥品。
第二十三條 執業藥師應當承擔藥物警戒的工作,內容包括:
(一)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發現藥品不良反應時應當及時記錄、填寫報表并按規定逐級上報。
(二)報告使用不合格的藥品、藥物治療錯誤和缺乏有效性依據的用藥;
(三)收集沒有充分科學證明的適應證用藥、急慢性中毒的病例報告;
(四)評價與用藥相關的死亡率;
(五)判斷藥物濫用與錯用的情形;
(六)調查藥品與藥品、藥品與保健食品和其他食品同時使用引起的不良相互作用。
第二十四條 執業藥師應當采用適當的方法來識別用藥錯誤和藥物不良事件。
執業藥師應當在處方、醫囑、藥品標簽與包裝、藥品名稱、藥物混合、配方、發藥、給藥、用藥指導、監測及應用等全過程防范用藥錯誤和藥物不良事件。
第二十五條 執業藥師在日常的患者咨詢和用藥監護中,應特別關注患者新發生的疾病,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不良反應,判斷患者新發生的疾病是否與藥品的使用有關,一旦發現應當及時糾正和上報。
第五章 健康教育
第二十六條 執業藥師有責任和義務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向公眾宣傳藥品知識,積極倡導和推進合理用藥理念,普及合理用藥文化。
對于藥品的用法、用量處于調整階段以及其它需要特別關注的人群,應當加強隨訪,追蹤用藥教育的效果。
第二十七條 執業藥師應當倡導并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
應當關注和學習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定期發布的慢病報告,了解本地區慢性病發病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為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發揮作用。
第二十八條 執業藥師在抑制社會的藥物濫用方面應當發揮積極作用。
嚴格執行對特殊管理藥品的管制,避免患者過量使用含麻黃堿制劑,關注老人鎮靜催眠藥物的使用,對已經發生藥物濫用的患者應告知其危害性,建議患者接受治療。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規范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中國藥學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共同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規范自發布之日起開始施行。(來源:21世紀藥店)